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

諫燈╳行南對談實錄之二:沒關係,盡量投,不用怕




發刊→宣傳→徵稿→審稿→排版送印

以下行南簡稱「」、諫燈簡稱「」)

:請你們簡介編採流程。

每一期出刊後開始跑班宣傳,出刊同時我們會出下一期的徵稿說明,約一個禮拜之後再作徵稿的宣傳,各校分頭進行。目前規劃徵稿的部分是每個學校負責一篇專題。

剛剛提到刊物宣傳,跑班宣傳完後會將刊物放在定點,從出刊到徵稿的宣傳結束大概花一個月左右,接下來就等投稿,截稿後開審稿會議。排版、編輯是在截稿以後。

:審稿會議的內容?

平常只要一有投稿作品,我們就會先轉到 Facebook社團給大家看,提出自己的想法。審稿會議主要是抓文章錯字、有無前後矛盾、用詞適不適合、會不會太跳躍,因為我們要考慮讀者能否理解。此外還會討論下一期的徵稿說明,會花掉整個下午。會議結束後就是排版送印。


排版工時約30小時 充分利用課餘時間

:排版時間大概多久?

(陳品丞):總共加起來大概30個小時以上吧!大概會花10天左右。我會先在網路上更新:「編到這裡,大家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。錯字、這裡不太好看、應該怎麼做……」這樣。之前二、三、四期都是我編,第五期開始就會輪流。

:身為擔負升學壓力的高中生,如何拿捏參與《諫燈》刊物的時間?曾經有人認為工作量太多嗎?像是美編說要花30個小時做設計編排,不會負擔太大嗎?

這是在課餘時間做的,而課餘時間就「這麼多」。其他人拿來看電視、玩電腦的時間也是這麼多。而我們除了這個刊物以外都還身兼數職,就算課業被影響,其實也不會是被這個影響的。(眾人笑)

(陳品丞):作為美編,在刊物印出來的成就感非常大,另外我們現在有把各個職務拆成三個部分,各校都有一位同學協助。

:如何摸索刊物的編排方式?從創刊到現在的改變?用甚麼軟體?

(陳品丞):第一期是學長他們編的,我非常敬佩,這期全部都是用Word編的,每一個東西都是文字方塊,能用文字方塊編成這樣已經很厲害了。

第一期收到的反應是感覺像廢紙,所以第二期之後就堅持要彩色印刷。我編的二、三、四期都是用Publisher,滿陽春的,之後可能會換。雄女現在是用Photoshop,每個人習慣都不一樣,反正只要大家講好,編得出來就可以了,沒甚麼限制。

:《諫燈》刊物印刷、發行的數量?如何估算?印刷的經費問題?

第一期是印200份,第二期是印350份,第三期是450份、第四期是1000份,每期都是由各校報數字,看這期要跑多少班級宣傳,還有定點要放多少。

我們有很厲害的公關,非常會拉贊助,至少有20000塊以上,所以印刷的經費通常沒甚麼問題。

跑班宣傳效果 各校風氣不一

:「跑班」宣傳的效果如何?

(柯佩吟):在雄女算多欸。我們收到的當場回應還滿令人感動的,譬如,走進去某一班級,然後說:「不好意思,學妹請聽我說。」幾乎每一班都會有人很正義地說:「欸!安靜!不要吵,學姐要講話。」然後她們就會靜下來,我就在講台上面跟她們宣傳,講完之後說謝謝,她們也會說謝謝。還有班級是老師剛好在,大家聽完就一起鼓掌,很令人感動。

(陳品丞):我找學弟的時候,順便跑進去他們班上:「Excuse me,不好意思,我可以宣傳一個東西嗎?」有人說:「喔好。」然後他們就吃飯的吃飯,看電視的看電視,聽我講的聽我講。

(陳俊臣):我上次更扯。去高一音樂班,進去以後說:「我們開始徵稿了,第一點……」全部的人都在聊天,有人還在唱歌,有一個學妹回我:「欸,沒有人在理你。」我說:「真的耶,呵呵呵。」就繼續講第二點、第三點。學妹說:「還是沒有人在理你欸。」我又回她:「真的欸,呵呵呵。」唸完了跟學妹說:「妳幫我貼一下。」她說:「喔好!」然後我就說:「好,掰掰。」沒有人在聽我講話。

(張禎晏):我們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,玩橋牌的玩橋牌,玩相機的玩相機,聊天的聊天,看電視的看電視。

(陳俊臣):應該說跑班有它的限制,不一定每個人都在班上,不一定大家都會安靜聽你講話。所以還有一個媒介就是網路。比方說我昨天就拿了一本給馬世芳News98電台節目主持人,他就很開心。反正就是給那些比較有名的人,他們有時候會幫我們分享,這樣就比較多人知道《諫燈》。

還有,我們的徵稿文和比較重要的公告,我也會分享到我們 Facebook上的「級板」。像雄中有個「KSHS 103級」的臉書社團,幾乎全部103級的雄中學生都在裡面,我們會把重要的公告分享過去,大家就會看到;或者我們用其他方式讓更多人看到,也算一種宣傳。


根據時事脈動訂定主題 來稿一率刊登

:來稿刊登的標準?怎麼樣算是「好文章」?目前《諫燈》的內容好像是投稿文章多於新聞,這是原本就設定的方向嗎?

前幾期的稿量都不夠,常需要《諫燈》成員自己寫,最近幾期有好多了。我們對稿件的處理作法是「修正」,若有我們覺得看不懂的地方,會請投稿人修正,他們也是說出自己的看法,我們沒有理由不登。

《諫燈》內容一部分是我們自己寫的東西,一部分是讀者寫來投稿的東西,比重上希望一比一,但目前還不穩定,未來會想平衡發展。

:如何決定每期的新聞議題?比如之前第三期是「同志議題」,第四期是「反媒體壟斷」,如何決定當期主題和徵稿內容?

每期會有一些迴響,或是大家參考外面同學的討論產生一個雛形,之後再精準的描繪出來。

(張禎晏):比如說現在南一中成員在弄的「鐵路地下化東移」,就是下一期的專題。雖然一中的同學討論不多,但我們覺得發生在台南,要給大家知道,所以特別討論這個議題。

:我們製作專題的目的,是會去構思一些學生平常不太知道,或是沒辦法透過一般管道接觸的,我們把它弄得簡單一點,讓大家知道有這樣的事……可以去想,也可以有迴響。我們的取材標準也不能說只是從跟同學的互動,有時候也會從網路上,比如說「苦勞網」、「立報」在討論什麼,我們會認為這也應該讓大家知道。


維持中立形象 呈現多元觀點

:大家都對自己的寫作有信心嗎?有《諫燈》成員不知道怎麼寫稿,希望有培訓機制嗎?或有朋友想投稿,但擔心寫不好不敢投的嗎?

:我們會說「沒關係,盡量投,不用怕。」因為我們覺得表達自己的意見不用怕,為什麼要怕寫不好?表達有明確就好,也沒有說投稿者一定要有很好的文采。鼓勵他們「只要發表你的看法就好」。而我們自己寫的東西,會拿去給國文老師看修辭、用字;拿去給社會科老師看內容、觀點,給我們建議。目前只要是《諫燈》成員寫的文章,姓名部分字體會不一樣。

:在刊物中,有些報導比較像是「資料的彙集和整理」,不全是採訪的內容?

(柯佩吟):之前是這樣,後面幾期的各校專題會有各校的風格。像我們雄女曾經製作「同志大遊行」專題,因為我們有去當遊行活動的志工,有機會和其他志工交流,有採取他們的感想。因為一定會有正反意見,或是他們前幾屆當志工時發生的事情,所以我們這期的專題呈現會比較像資料整理。以後比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,可能會改變。

「資料彙整」的用意是不希望大家覺得我們有立場,先給大家比較中立的想法,告訴大家這件事。我們會再加入採訪的東西,彼此提醒要訪問不同意見的人,給大家不同的角度。盡量將正反面的意見並陳,因為不可能做到一篇報導完全中立。


Next

諫燈╳行南對談實錄之三:「潛移默化」 讓別人被我們影響


Pre.

諫燈╳行南對談實錄之一:學業之外 一邊思考一直關心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